“未来我们会进行两种组合,既有小分子化合物的研发,也有生物制药的研发,这样可以增加疾病领域治疗的机会。”
3月21日,百时美施贵宝公司(BMS)的全球执行副总裁、首席科学官、研发总裁艾思嘉(ElliottSigal)博士第二次来到中国,而第一次则远在5年前。艾思嘉一到中国就召集新兴市场及亚太区9个国家研发部门的负责人开起了闭门会议。
www.biztx.cn
艾思嘉任BMS首席科学家和全球研发总裁一职已近6年。2006年,他被任命为BMS全球执行副总裁,并成为该公司最高管理机构——管理委员会的一员。
BMS一直以研发为导向,其2009年的研发投入超过35亿美元,接近公司销售额的20%。其全球研发人员达7000多人,在包括中国在内的14个国家设立了区域临床研究中心,并在全球设有8个研发中心,包括2个生物制药研发中心。
董瑞平是BMS新兴市场及亚太区全球开发及医学事务副总裁,他对记者透露,目前BMS有60个在研项目,其中有40%是生物制药。
www.biztx.cn 未来3年,BMS有望推出5只新药。
药商天下 医药经济报:开发一种新的化合药物需要十几年,开发新化学药的花费越来越大,这是不是BMS转向以开发生物制药为主的原因呢?BMS今后是以小分子化合物研发为主还是以生物制药研发为主?
艾思嘉:未来我们会进行两种组合,既有小分子化合物的研发,也有生物制药的研发,这样可以增加疾病领域治疗的机会。而且还很有可能会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疾病领域的治疗,而不是收缩或者只是用其中某一种方法应对疾病领域。
www.biztx.cn 现在外部环境变化非常多,比如监管也有越来越多的挑战,在产品的商业推广方面竞争越来越激烈,所以在外部环境之下,我们一定要考虑如何为病人带来更多的价值,同时为政府提供更多的价值,因为很多药物也需要政府有支付和投入。我们做了很多工作,希望提升药物研发成功的概率,同时也降低成本。
生物制药研发不一定说研发的费用越来越少,而是增加新药研发的概率,如果药物研发的成功率能够提升的话,意味着整个公司的运作效率也在不断地提升。
www.biztx.cn
医药经济报:研发是BMS最花钱的部门,每年要花掉35亿美元,这笔钱花出去以后公司有没有对它考核的标准?35亿美元当中分配到亚太或者新兴市场有多少钱?
biztx.cn 艾思嘉:在研发上面的投入最后从财务表现中反映出它的价值来,我们也会不断地跟踪,从新产品中所获得的销售数据,到业务发展需求以及未来的销售预测,都会非常关注。另外,公司内部的研发和“珍珠链计划”也是为了更好地确保未来公司的新产品有不断增长的潜力。
全球35亿美元的研发投入当然覆盖全球各个不同的市场,事实上有超过50%以上的临床试验中的病人都是在美国之外的,而且对于有些药物来讲,例如肝炎,大部分的病人都集中在中国,所以我们希望尽可能把在研制的化合物在全球不同的市场获得批准上市。因此,我们在研发的投入上不会分具体地区,而是看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
医药经济报:BMS下一代生物转型战略中有一个选择性整合,有没有考虑未来收购中国本土制药公司或者是与中国本土制药公司进行合作?
www.biztx.cn 艾思嘉:说到我们的合作伙伴,当然,我们在亚太地区特别是在中国积极寻求合作伙伴,比如说早期的合作伙伴可以围绕在早期的分子化合物的研发方面。中国政府也一直有一些政策鼓励中国医药行业更多地侧重在新药的创新和研发方面。所以,我们希望能够加强在中国的影响力,而且这样的合作会给双方带来很多的益处。
新闻来源:医药经济报